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4-11-01 08:40:14 来源: sp20241101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仍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短板,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作出了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决策,切中了要害,抓住了“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洞察世界城乡关系一般规律,科学把握我国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深化了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逐步向县市转移。与此同时,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为县域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敏锐抓住这一重要窗口期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具体可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注重空间规划科学化。规划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规划先行。要坚持县域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县域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态。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县域整体能级。

  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围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强化人口集聚功能。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促进各类要素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为持续在城乡之间流动。加大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县域内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产业是县域发展的根基,特色是县域产业的优势。要树立大农业观,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县域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差异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打造高水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大中型城市产业和资源转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县域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产业多种功能,拓展产业多元价值,建立富民利益联结体,实现既富民又强县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

  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有了更高需求,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有了新要求。要充分发挥县城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推动公共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覆盖、公共资源向乡村下沉配置,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便利程度。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乡村自我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城乡基层治理还存在治理资源不均、机制不畅、能力不足等难点、堵点。要以县域为联结点和切入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县域治理能力,不断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县域智慧治理,提高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0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