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50:37 来源: sp20241201
惩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保持坚韧和执着,持续发力,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
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高发多发,给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近日热播的年度反腐纪录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第二集《政治监督保障》,其中一部分讲述了我国持续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坚决亮剑,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截至2023年11月份,黑龙江省立案1011件,采取留置措施132人,作出党纪政务处分1367人,13名厅局级干部受到查处,黑龙江省原粮食局的胡东胜、朱玉文、辛敏超三任局长被查处。黑龙江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从中可见全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购销涉及收购、储备、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涉粮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方面,粮食购销、粮库设施建设、粮食运输、企业投资经营、粮食收储库点资格审批等方面成为腐败高发区。比如,在政策性粮食购销和政府储备粮轮换环节存在以陈顶新、虚假收购等腐败问题。粮食购销领域的系统性腐败,不断掏空国有资产,直接危害粮食安全。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根除难度很大。通过两年多专项整治,一批“硕鼠”“粮蠹”“蚁贪”被查处,起到震慑作用。但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依然严峻,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暴露出的问题形形色色。监管不力、漏洞太多、执法不严是导致腐败问题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强化监管,打好监管执法考核“组合拳”,切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针对监管不力的问题,要扎实推进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靠制度管粮管人管权的长效机制。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根据粮权归属,制定履行粮食监管责任实施方案,细化责任清单,履行好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监管主体责任,强化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粮食流通和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要加强内控管理,承担好政策性粮食管理职责。
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实现穿透式监管。探索建立常态化视频查库机制,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职责范围内储备粮库的情况。目前,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实现信息化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实现穿透式监管指日可待。
惩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需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要实施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持续重拳出击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扎实组织开展年度库存检查、季度巡查、交叉检查、视频抽查和专项检查;针对问题多发、线索集中、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粮食流通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点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实行政策性粮食购销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拓宽涉粮违法违规问题举报渠道,有效发挥“前哨”作用。
考核具有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抓好粮食考核是防范贪污腐败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年度考核成为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从严组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年度考核要直面问题,用足用好考核成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的要立即移送司法机关,追责问责。
惩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保持坚韧和执着,持续发力,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直至不犯,让一些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直至最终胜利。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