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3:41:17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西宁4月2日电 题:南京摄影大叔“对焦”西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
中新网 记者 张添福
游历完几乎整个中国后,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60后”摄影师钟晨,似乎扎根在了地处西北的青海省。
图为钟晨(右)在青海拍摄。钟晨供图春节前开车自驾至青海,计划五一后返回南京——此行是这位摄影大叔,2017年以来三四十趟青海之行中,计划停留时间最久的一次。
行走湟中:东西部协作以来的百万张照片
1987年,钟晨开始学习摄影。三十年后的2017年,因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作为栖霞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他,开始将焦点对准青海省,特别是湟中区。
“很多摄影师到青海,喜欢拍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特别是雪山等题材。因为在南方,下场雪都很稀奇。”慢慢走进这片土地,钟晨愈发喜欢这里,“这里反而保留着很多珍贵的,甚至中国唯一的拍摄资源。”
图为钟晨拍摄的两个孩童用望远镜观察。钟晨供图礼失而求诸野,以春节期间表演的社火为例,钟晨说,这一演艺形式虽然存在于中国很多地区,“但青海的社火,或许是最原生态,且民众参与度最高的。”
这些年,钟晨拍摄的照片以百万张计。他说,每次到青海的村里拍摄,“一讲到我来自南京,他们都说自己祖上也有来自南京的说法,一下子就会亲热很多。”
2018年开始,作为发起人,钟晨和摄影家们在江苏省的多个地级市和高等院校相继举办了《行走湟中》摄影展。
今年春节开始,钟晨开始记录湟中区共和镇山甲村的一户人家,男主人唐有山在春节社火中扮演“哑巴”(社火中的一种重要角色)。钟晨在开春时拍了这户人家播种的场景,待秋天,他计划拍摄收获。
图为唐有山(右)在地里耕作。钟晨供图唐有山挖过虫草、淘过金、开过翻斗车、收过油菜籽,干过不少行当。“当和村民聊多了,会发觉他们很努力地活着。”钟晨感触道,“即便是村子饭馆里聊天的食客,他们何尝不是一道风景。”
钟晨坐着唐有山家的三轮车去拍摄,这家人还给钟晨准备了个小板凳,“他们在凳子上扎着一个洗干净的毛巾,坐着软和点。我感觉到这是一种最最朴实的尊重和欢迎。”
38户贫困户: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
湟中区曾是“双料”贫困区(县),既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被国务院列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是青海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县。
2020年11月和12月,由钟晨拍摄的《脱贫故事》主题摄影展,先后在南京市、西宁市举行。其讲述了湟中区38户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的脱贫故事。
彼时,钟晨对记者说,“我用一百分之一秒、两百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用照片记录脱贫攻坚的一瞬间。但这些脱贫奇迹之后,是一大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自身的奋斗历程。”
湟中区大才乡的马占雄考取驾照、租赁出租车的脱贫故事,湟中区上新庄镇的韩洪昌修缮打印店、学习电脑操作新技能的脱贫故事……三年后再次翻看这些脱贫故事,钟晨历历在目。
“他们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脱贫的方式也不同,”钟晨说,东西部协作的种植大棚、光伏发电等项目都拍了不少,但在宣告脱贫之际,“我们最终落在人身上,想展现一下他们的笑脸。”
图为钟晨拍摄的农户耕作场景。钟晨供图“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拍摄38户时,我感觉刚打开了这本书的封面。”钟晨思索,如果再过十年,再次走访这38户,会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那时,我的阅读就会更深入。”
消失与记录:严肃的摄影非自我娱乐
“过去,我也喜欢拍风光,拍好看的东西,毕竟赏心悦目。”但钟晨看到,很多东西都在消失,包括一些植物、动物,“还有我们的一些民俗文化,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图为钟晨拍摄的青海社火。钟晨供图时值清明,钟晨记录了青海一个拥有上百名成员的家族的祭祖仪式。而这种仪式,也已慢慢发生变化。
钟晨说,“这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东西都保护下来,但可以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
“大多数的摄影基于旅游,发现美好,用镜头记录,这是一个很健康的爱好。”钟晨认为,严肃的摄影非自我娱乐,“要有使命感,不管使命大小。”(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