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

发布时间:2024-11-01 08:57:20 来源: sp20241101

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覆土,以临时移种甘蔗定点摆拍方式虚假举证,将209亩养殖坑塘违规调查为耕地……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6个耕地调查问题典型案例,涉及7个弄虚作假典型问题和9个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中耕地面积错误超过1000亩的典型。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对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开展专项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中的耕地数据则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务求保证准确、可信。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在耕地保护、耕地地类变更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相关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致使数据有误的行为,不仅需要及时纠正,而且对不法行为要依法依纪处理。此次对相关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警示教育作用。

从现实看,一些弄虚作假的问题性质恶劣,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的问题具有代表性,需要重点关注。比如,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系统性违反变更规则,弄虚作假规避监管、虚增耕地;又如,有的地方存在对发现问题,突击整改,搞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国土变更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守住耕地“红线”,必须警惕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防范弄虚作假等行为,以严格督察执法和强大监管合力,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公开通报典型案例,为的是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这要求各地区应展开行动,全面排查问题,及时发现并组织整改,切实做到紧盯重点环节、落实重点任务、强化关键措施,把违法违规用地问题遏制于萌发状态。同时,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持续开展督察,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严重调查不实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耕地保护考核工作,确保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见效。

进一步看,出现弄虚作假及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等问题,与一些地方耕地保护意识不强、落实新发展理念不到位、执行政策走偏走样等息息相关。问题越是凸显,越应坚持标本兼治,既要通过督察、执法等制度渠道,做到监督必严、执法必严,又要驰而不息地筑牢“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说,只有让保护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让“长牙齿”的措施落地有效,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才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做到“寸土必争”“寸土不让”。不断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上决不让步,在严格考核问责监督上决不含糊,那些弄虚作假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耕地保护水平和能力也能再上新台阶。

(责编:孟哲、曲源)